雷锋精神

二、雷锋的成长之路 领取口令

发布时间:2019-05-24 09:28:16

●小雷锋拉住一位解放军连长的手说:“我要去当兵,带我去吧。”

●张书记把螺丝钉放在雷锋手上,语重心长地说:“一颗螺丝钉,别看它不起眼,缺了可不行……

●雷锋从稀泥中拔出脚来,对小叶说:“我想搞个土吊车运泥,你看行不?”

● 雷锋的成长之路雷锋在阳光下成长

1949年,雷锋的家乡解放了。

大人们忙着组织农会,孩子们则组织儿童团。雷锋和全乡的孩子一样,精神抖擞地站在儿童团的队伍里。一天傍晚,雷锋正站在桥头放哨,只见远处来了一支队伍。战士们穿着整齐的黄色军装,背着发亮的步枪,雄赳赳气昂昂的地朝这边走来。看他们的样子,多么威武啊!一面大红旗在队伍前飘着,美丽的彩霞映在上面,就像一团火。雷锋看着看着,一下明白了:这不就是咱们的救命恩人解放军吗?

雷锋跑着迎上前去,解放军叔叔拉住他的小手嘘寒问暖。这下可把雷锋乐坏了,他听说队伍要在乡里住几天,就高兴地领着队伍进乡,同乡亲们一起热情地招呼起解放军同志。

几天以后,队伍要走了。小雷锋拉住一位解放军连长的手说:“我要去当兵,带我去吧。”

“你为什么要当兵?”那位解放军同志问他。“我要去打敌人,我要报仇!”“你的仇我们大家替你报。”“不,我要跟你们一起去!”

“你的年纪还小,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等长大了好建设咱们的新中国。”连长好说歹说,才把他留了下来,临走时,把自己的一支钢笔送给了他。

几天后,雷锋的家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斗争开始了。

雷锋和乡亲们一起高喊:“打倒恶霸地主,讨还血债!”

在斗争大会上,雷锋看到被绑押的地主,千仇万恨涌上心头。他跑上台去,红着脸,流着泪,控诉地主阶级对他一家的剥削和压迫。

雷锋非常愤怒地指着那个曾经砍过他三刀的地主婆子喊道:“我上山砍柴你都不让,还砍了我三刀。真想不到,你这地主婆也有今天!你还敢砍我不?你还敢欺压穷人不?”

在群众的声讨下,昔日作威作福的恶霸地主都纷纷低头认罪,受苦受难的乡亲们终于翻身了。

年幼的雷锋对党充满感激之情,他知道是党领导穷人翻了身,是党帮他报了仇。

土地改革结束以后,雷锋和乡亲们一样,分到了土地和粮食。最让雷锋感到高兴的是,在政府的关心下,他居然有了上学的机会。

开学第一天,雷锋第一次穿上了从地主家分来的新衣服,背上书包,在灿烂的阳光下,和那些贫苦农民的孩子们一起,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大门。

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发给雷锋两本书和一个笔记本。雷锋看到小朋友们都交书费、学费,便把过春节时乡长彭大叔给他的压岁钱拿出来,交给老师。

老师和蔼地笑着说:“学校不收你的费用,你免费读书。”并亲切地对他说:“你们能读书,这是共产党的恩情啊!”

雷锋激动地翻开第一页书,凝视着毛泽东那慈祥的面容,感到十分亲切和幸福。

雷锋在学校里表现十分优秀。

每天一大早,雷锋来到学校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教室,他先把桌椅、黑板都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坐下来读书、写字。

雷锋对每一门课都认真地听讲,从不放过一个小小的疑问。他作业本上的字总是写得工工整整,而且从来都是按照老师的布置和要求按时完成。

由于雷锋学习用功,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是优秀以上。1954年,雷锋光荣地加入少年儿童先锋队。在隆重的入队宣誓大会上,辅导员给他戴上红领巾。

雷锋兴奋地抚摸着红领巾,庄严地宣誓:“我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把红领巾染得更红!”

从此,雷锋每天都戴着这条鲜艳的红领巾去上学。

雷锋还非常珍爱少先队的红队旗。一次外出过队日,雷锋举着队旗,不料途中突然下起大雨,他急忙脱下自己的衣服包住队旗,自己被大雨淋透了也毫不在意。

雷锋在校期间,还积极协助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并以极大的热情参加各种宣传和文体活动。无论少先队交给他什么任务,他都想尽办法出色地完成,因此他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学校的奖励,并被选为中队委员。

1955年,雷锋转到荷叶坝小学读书。当时,这所学校还没有建立少先队组织,他就成了这里唯一的一名少先队员。

“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决定到湖南烈士公园过一次有意义的队日。从学校到烈士公园要步行30多里路,这样一来,沿途打大鼓的任务就显得非常艰巨,雷锋便主动承担下来。

行进途中,身材瘦小的雷锋,打着大鼓走在最前面,队员们踏着鼓点,唱着《少先队员之歌》,迈着整齐的步伐,向长沙市进发。

走出七八里路,雷锋已累得浑身是汗。辅导员见了,忙派一名同学来替换他背鼓。

雷锋笑笑说:“不用换,我能行!”说着挺起胸来,扬起小手咚咚咚把鼓擂得更响了。

途中休息之后,辅导员见雷锋太累了,又派一名同学来替换他,可雷锋却说:“打鼓的任务我已经领下来了,应该由我来完成。”于是他又背起大鼓继续前进。

身材矮小的雷锋,顶着烈日,背着一个好几斤重的大鼓走30几里路,边走边敲打。他越走越觉得吃力,但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前进,坚持到底!

终于到达烈士公园。雷锋先是小心翼翼地放下大鼓,然后才解开衣襟,让清爽的风轻轻吹拂着自己,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1956年,雷锋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在荷叶坝小学毕业。

在毕业典礼大会上,雷锋的心情十分激动。在代表毕业同学上台发言时,他情不自禁地朗诵起这样的诗句:

我们是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是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

继承着我们的父兄,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张书记对雷锋言传身教

小学毕业后,雷锋已经成为当地一个很有知识的年轻人,并且决心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彭乡长见他人小志气大,就留他在乡政府当通信员。

那时,乡政府正忙于做秋收的准备工作,缺少人手,雷锋每天除了完成通信员的本职工作外,还主动帮助搞秋征统计,填制报表,有什么工作都抢着干,从不拈轻怕重。

很快乡政府就推荐他到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

乡长还给雷锋买来蚊帐、热水瓶和一套新衣服,亲自把他送到县委办公室。

雷锋初到县委工作的时候,还像个孩子。县委的同志见他年岁小,手脚又勤快,都非常喜欢他,大家亲切地称呼他“小雷”。

据当年的望城县委机要秘书、团支部书记冯乐群后来回忆:

1955年11月,15岁的雷锋进了县委机关,我和雷锋朝夕相处两年时间,我比雷锋年长几岁,我是团支部书记,兼管机关行政工作。那时,我和雷锋经常跟着张书记下乡。雷锋性格活泼,走到哪唱到哪。一个穷人家孩子,走进党的领导机关怎么能不高兴呢?

他机灵勤快,办事主动,他保管的各种物品很少丢失和损坏。大家都喜欢他。但也有人反映他调皮,我看是年轻人的活泼。不久,雷锋向我提出,老冯,我也可以入团吧?我就把团员基本知识书送给他看。他着过后,庄重地提出了入团申请。由于他工作努力,进机关8个月就入了团……

一次,雷锋跟着张书记一起下乡,看见路上有一颗螺丝钉,他上前踢了一脚就走开了。张书记看见了,却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弯下身子把螺丝钉捡起来,抹去尘土看了看,然后装进衣袋里。

雷锋当时觉得很奇怪:县委书记捡一颗螺丝钉干什么?

过了几天,雷锋要到一家工厂去送信,张书记掏出那颗螺丝钉。

“小雷,把它一起送到工厂去吧。咱们国家底子薄,要搞建设,就得艰苦奋斗啊!”

张书记把螺丝钉放在雷锋手上,语重心长地说:“一颗螺丝钉,别看它不起眼,缺了可不行,就像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

雷锋凝望着张书记,又低头看看手中的螺丝钉。那一瞬间,他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一天夜里,张书记在办公室看文件、写材料,雷锋像往常一样.坐在他的旁边学习。

“小雷,你去睡吧。”张书记催促说。

雷锋不肯走。过一会儿,张书记又催他去睡觉,他还是坐在那里不肯走。深夜24时过后,他竟不知不觉地伏在桌子上睡着了。

张书记看见雷锋睡着了,怕他着凉,就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轻手轻脚地披在雷锋身上,又坐下继续工作。雷锋一觉醒来,天都快亮了。他揉揉眼睛,见张书记还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又发现张书记的大衣披在自己身上,他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背上被地主婆砍过的刀痕,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张书记放下笔,上前问道:“又想起过去了?”

“嗯……”雷锋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张书记沉思片刻,拉着雷锋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常常想着过去,不忘过去,是很重要的。一个革命者,要从过去的苦难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动自己更好地为革命工作。”

张书记看着雷锋手背上的刀痕,接着说:“小雷,现在我们解放了,生活也逐渐好起来了。但是,我们的新中国还很年轻,你也很年轻,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有奋斗目标。”

雷锋想了想说:“我的奋斗目标,就是在咱们机关当个螺丝钉”。

“将来呢?我说的是将来。”

“将来……不论革命需要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张书记点点头,十分欣慰地笑了。

此后,雷锋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据冯乐群后来回忆:

雷锋的钉子精神在望城县就开始形成。他学习毛泽东著作,这不是假的,是真的。当时,全县只有张书记有一本毛泽东选集,雷锋发现了,就经常借过来学习,请张书记辅导,时间长了,这本书好像成了雷锋的,张书记用书反倒向雷锋借。雷锋读书主要靠晚上。当时工作很忙,县里都是晚上开会,雷锋便一边读书一边等着张书记回来,常常学到深夜。

……

雷锋学习的多了,提出的问题也多,比如,“南方的地主恶还是北方的地主恶”。张书记回答他,天下乌鸦一般黑。

雷锋还读了一点马列经典著作。雷锋在收发室里看到了一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借过去读。我问小雷,这么厚的书,你能看得懂吗?雷锋说,我还尝到点甜头哩。这一点,我是历史的见证人。

雷锋是小学文化程度,当时,望城县举办干部职工业余中学,分初、高中班,每周两个晚间学习,雷锋在初中班。我们都在这里学习,学校聘请了一批教学水平比较高的老师任教。

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雷锋从没有间断过学习。他的文化水平,实际达到了初中程度,他喜欢引用名言、警句,还写过很美的诗歌……

冯乐群在谈到雷锋的时候,还回忆起一件令人感慨的往事,他说:

有一次,雷锋又跟着张书记下乡,在新康乡的河堤上,一位老大娘边喊边走了过来,一把抓住雷锋,一定要请他到家里坐坐。

张书记感到好奇怪:小雷和大娘怎么这么熟?从大娘口中才得知,几天前,雷锋来这里参加抗洪抢险时,见大娘家里没有蚊帐,就把彭乡长给他买的蚊帐送给了大娘。他看到大娘家孩子多,生活挺紧巴,就在每次吃饭时,把自己的饭给大娘家的孩子拨一点。

大娘絮絮叨叨地说着雷锋的好处。雷锋红着脸说,应该感谢共产党,是党教导我这么做的。

张书记听后很高兴,但还是谦虚地对大娘说,我们做的还不够。可朝着小雷锋却忍不住夸奖了一句:“你做的对,我们就该这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冯乐群回忆起雷锋这些往事的时候,如数家珍,他越说越激动,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说:“记者同志,雷锋好啊,那时,我们的党风也真好啊!”为建设家乡辛勤劳动

1958年春天,望城县委决定在围垦起来的团山湖开办一个农场,让这片荒芜的湖沼地,变成鱼米之乡。

全县青少年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提出要捐献一台拖拉机。

雷锋知道这件事情以后,立刻拿出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20元钱,全部送到团支部,说:“我每月领的钱用不了,全交给农场买拖拉机吧!”

县委领导同志知道这件事情以后,都非常高兴。

张书记问雷锋:“听说你把节约的钱全都交上去买拖拉机了?”

雷锋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张书记看着雷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神情郑重地说:“我们研究过了,想让你到农场去学开拖拉机,怎么样?”

雷锋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连忙说:“我去!”

雷锋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就从书本上和电影中见过拖拉机。今天,真的就要去开拖拉机了,他怎能不万分激动呢?

雷锋来到刚刚筹建起来的农场,凝视着1万多亩正待开垦的土地,神情十分凝重。他知道季节不等人,他面临的任务紧迫而又繁重。

拖拉机一开进农场,雷锋就勤学苦练起来。

每天一清早,雷锋就来到拖拉机旁,检查机器是否完好,油箱、油管有无泄漏,提前做好出车的准备,等师傅一到,只要发动引擎就可以出车了。

上工后,雷锋一边给师傅当农具手,一边认真学习驾驶技术。

收工后,雷锋还坐在驾驶台上,回顾一天出车的情况,模仿师傅的驾驶动作,细细领会技术要领。

晚上回来,雷锋就坐在灯下,认真阅读有关拖拉机的构造、维修保养和驾驶技术的书籍。

雷锋仅仅学了一个多星期,就可以单独试车了。这让周围的人感到十分惊讶。

3月的一个清晨,春风轻轻吹拂着大地,春季的蓓蕾闪耀着晶莹的露珠,春天的团山湖显得生机勃勃。

雷锋行走在这块春意醉人的土地上,却无心欣赏四周的秀丽风景。他匆匆来到拖拉机旁边,开始细心地检查机件,擦洗机身,认真做好出车前的准备。

“看小雷试车去啦!”场部有人发出一声号召,立刻吸引许多人向停车场拥去。

大家兴奋地议论着:

“小雷真不简单,才学了几天,今天就正式试车了!”“看他那股钻劲儿,真成拖拉机迷了。”

“选小雷学开拖拉机,算是选对啦!”

不一会儿,拖拉机旁围满了人,一双双热情的手伸向雷锋,预祝他试车成功。

雷锋充满信心地对大家微笑。

雷锋十分镇静地把着方向盘,拖拉机稳稳地行驶在机耕道上。

驶进大田后,雷锋果断地把农具升降操纵杆一压,随着拖拉机的前进,后面翻起一片片的泥浪。

试车结束后,大家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雷锋。他们知道,望城县从此拥有自己的拖拉机手了!

冯乐群后来回忆说:

雷锋学会了开拖拉机,高兴地给团山湖农场报投稿。《我学会了开拖拉机》,看到他的名字变成铅字印在报上,大家都称赞他挺有水平。

初夏季节,望城县忽然下了一场暴雨,八曲河水猛涨,新修的大堤随时有被冲垮的危险。农场内洪水横流,淹没了大部分的土地和庄稼。

雷锋看到自己的家乡遭受到洪水的侵袭,感到十分焦虑。

为了不误农时,雷锋和师傅轮流驾驶着拖拉机昼夜翻耕,歇人不歇机,仅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把1万多亩荒地全部开垦了出来。可如今却全被水淹没了。

这天傍晚,雷锋正冒着狂风暴雨和同志们一道抢险排洪,突然听到有人喊:“停放拖拉机的场地进水了!”雷锋听到这个消息,径直朝停放拖拉机的地方奔去。

看到洪水已经漫到车轮边上,雷锋就毫不犹豫地跳上驾驶台,把拖拉机发动起来,开向一块高地。

雷锋返回场部吃饭的时候,洪水越涨越猛。拖拉机虽然已停放在高地上,但他仍放心不下,又匆匆背上工具袋,提上一盏马灯,准备去守护拖拉机。

雷锋很快发现,通往停放拖拉机场地的道路,水深已达好几尺。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雷锋无法看清道路,涉水过去是很危险的。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雷锋皱紧眉头,想了一下,就转身跑回场部。

雷锋搬出一个打稻用的稻桶放在水里,又找来一根竹篙子,他想坐上去,以稻桶做小船撑过去。

雷锋从来没划过船,加上风浪又大,他撑来撑去,稻桶却不听使唤,在水中摇晃得很厉害。

有的同志见了,连忙喊道:“小雷,快回来,危险呀!”雷锋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冲破风浪,把稻桶撑到停放拖拉机的高地。

雷锋把稻桶拴在一块大石头上,马上奔向拖拉机。

雷锋把油布揭去,这里敲敲,那里摸摸,看看机件是否完好无损,又试着发动一下引擎,从响声中听不出什么毛病,这才如释重负地坐在驾驶座上。

洪水退去以后,雷锋每天清晨都驾驶着拖拉机,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唤醒一片又一片沉睡的土地。

在家乡的土地上,雷锋不知疲倦地辛勤耕耘着。

秋收季节到了,沉甸甸的稻穗在团山湖农场的万亩土地上随风摆动。

雷锋放眼望去,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他看到团山湖由往日的一片荒芜变成米粮之川,感到十分高兴,情不自禁地笑了。雷锋和伙伴们去鞍钢

农场秋收后的一天,县招待所有人给雷锋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时,雷锋显得异常兴奋。

第二天,雷锋请假来到县招待所。给他打电话的人是原县委机关通信员小张,现在是县招待所的招待员。

小张告诉雷锋一个很重要的消息:鞍山钢铁公司派了一个招工小组来县里招收青年工人,现在就住在招待所里。

小张想报名到鞍钢去当工人,他希望雷锋能同他一起报名。

雷锋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立刻像长了翅膀,他征得县委领导的支持和农场领导的同意后,正式报名了。

报名填表时,雷锋和小张同时改了名字。

雷锋,原名雷正兴,他为什么要改名呢?这件事情小张最清楚。

小张,原名张稀文。年初县委机关人员下放,公务员雷正兴到农场开拖拉机,通信员张稀文到招待所当服务员。这次他们填写工人登记表时,小张因为念书很少,填表有困难,求雷正兴代笔。雷正兴填写自己的那张表时,提笔就在姓名栏里写了“雷锋”两个字。张稀文挺纳闷:“你写的这是谁的名字?”

雷锋微笑着回答:“我的呀。‘雷正兴’是个孤儿的名字,我早已经不是个孤儿了……这个‘锋’字,我想了好久,是用山峰的‘峰’,还是用冲锋的‘锋’?现在想好了,干脆到鞍钢去打个冲锋仗吧。”

随后,雷锋在帮助张稀文填表时,打趣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自己填?”

小张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家穷没念过几天书,文化太低嘛。”

雷锋看了一眼小张,意味深长地说:“你这稀文名字就不像个有文化的!”

雷锋想了一下,说:“干脆也改一个名字,叫‘建文’,怎么样?”

小张顿时高兴起来,兴奋地说:“好,写上!”雷锋要到鞍钢去的消息很快就在农场传开了,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雷锋依依不舍地与他们告别。

鞍山钢铁公司在湖南湘潭、长沙、望城地区招收的最后一批青年工人离湘北上的那天晚上,长沙车站灯火闪耀,人流如梭。雷锋也在其中。

在候车室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个圆脸短发、举止大方的女青年。她叫杨华,是望城县二中女子篮球队的队员,这次到鞍钢,她也报了名。

当雷锋在人群中发现杨华时,杨华非常庆幸在即将远离家乡的时候遇到一位熟人。以前她们二中篮球队曾和雷锋所在的团山湖农场篮球队一起打过比赛。

让杨华深感不解的是,鞍钢这次招工多半招的是乡镇待业青年,像雷锋这样有工作而且工作很好的人,为什么也要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北方去呢?

闲谈之中,杨华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雷锋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嘛!再说,我这个人打球都不服输,为祖国去炼钢,你们刚毕业的女学生都舍得离开家,我能甘心落后吗?”

雷锋拍了拍杨华带的篮球,问道:“二中球队还有谁来啦?”

杨华笑着说:“就我一个人。她们都舍不得离开家。”正说着,张建文赶到候车室来了。他的情绪有些懊丧。雷锋一再追问,他才说他母亲病了,新婚的妻子拉后腿,若不是想到雷锋,他就不来了。

“那你还去不去?”雷锋关切地问,“大娘病得很重吗?”

张建文说:“既然报了名,就不能打退堂鼓。妈妈的病家里有人照顾,你放心吧。”

这时,同车北上的新伙伴们都陆续到齐了。家住市内的人多半都有亲人来送行。

在雷锋他们对面就站着一位母亲,一边擦拭眼泪一边对跟前一个留着短辫的姑娘嘱附着什么。

留短辫的姑娘眼圈都哭红了,嘴里还不断地说着:“你回去吧,回去吧……”

那位母亲舍不得离开女儿,就那样默默无言地站着。

雷锋走过去,亲热地叫一声大娘,说:“天黑了,路不好走,女儿让您回去就回去吧。您放心,我们这么多人一路走,会互相帮助的……”

老人到底让雷锋给劝回去了,姑娘脸上也露出笑容。这时候,鞍钢招工小组的一个同志,站在椅子上宣布旅途注意事项和编组名单。

雷锋被指定为第三组组长。组员是张建文、杨华等20多人。其中还有两名女同志,一个叫易珍,就是刚刚送走母亲,脸颊上还挂着泪珠的姑娘。另一个叫张棋,梳着两条又长又黑的大辫子,是个眉眼清秀的乡下姑娘。有个男青年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像是送行的,又像是同路的。

雷锋和本小组的伙伴—一打过招呼,逐个分发车票和旅途生活费。

检票铃声一响,雷锋便招呼本组人员排队进站台。

雷锋让3个女同志排在小组最前边。他照看着小组人员依次进了站台以后,便挑着行李噌噌地跑到大家前面去了。

杨华以为他准是想先上车给小组的人多占几个座位。没想到他跑到车门口,不仅没有立即上车,反而一耸肩撂下行李担,他一面清点本小组上车的人数,一面帮助大家往车上搬递笨重的行装。

杨华挤上车以后,凭着她打篮球的敏捷动作,转身就把自己的背包、网袋、篮球往靠近车门的几个座位上一放,立即喊张棋和小易过来坐。

帮助张棋拿东西的那个小伙子,刚要转身坐在杨华身边的空座位上,杨华急忙摆摆手说:“对不起,这个座位有人了。”

“还有谁呀?”张棋正往行李架上放东西,有些不满地问。

“咱们雷组长还没上车呢!”杨华盯着那个男青年反问一句,“他是谁呀?不是我们小组的吧?”

“他是我表哥,给编到第二组去了。”张棋转过身,无奈地对她表哥说:“这里没有你的座位,赶快回你们小组去吧。”

这位表哥很不情愿地走开了。

小易刚把行李放好,就“哗啦”一声打开车窗,探出头向车门口张望。杨华以为她母亲又回站台上来了,却听小易说:“杨华姐,你快喊雷组长把自己的东西递上来吧,他还在车门口扶老携幼地忙碌呢。真是的!”

“组长,快把你的东西递过来!我们给你占了一个座位。”杨华探出头,冲雷锋喊道。

“要得!”雷锋向她们扬扬手,就把他的东西从窗口一件件递上去:一个半旧的蓝布行李包,一只沉甸甸的藤条箱子,还有那根小巧油亮的竹扁担。

雷锋递完东西以后,又搀扶着一位拄拐杖的老汉上车。

杨华招手让雷锋过来坐,他却乐呵呵地把座位让给拄拐杖的老汉。

火车开出几站地,坐在小杨身边拄拐杖的老汉下车了。张棋和小易仰靠在椅背上睡着了。杨华也困倦得刚要眯起眼睛,只见雷锋朝这边走来,那神情、步态,竟毫无倦意。

雷锋向杨华点点头,便从行李架上把他那只沉甸甸的藤条箱子抱下来,打开箱盖想找什么东西。杨华低头一看,里面装的多半是书!

“你的书可真不少!”

“我喜欢看书。你呢?”

杨华摇摇头。她看见雷锋找出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熟悉这本小说的名字,还能背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那段充满豪情的话,但她是从名人名言中学来的,并没有读过全书。

杨华留心看了看插放书签的位置,知道雷锋已经读了一大半。

到了后半夜,车静人乏,杨华和小易头对头地伏在茶几上睡着了。张棋也睡了。只有雷锋在埋头看书。

杨华一觉醒来,车窗外已透出淡淡的晨光,她扭头一看,发现雷锋不见了,只有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放在座位上。

杨华拿起书看看插放书签的位置,就晓得雷锋准是一夜都没睡。

杨华拿出牙具走进列车洗漱间,看见雷锋正在洗头。

雷锋一扬脸,从镜子里瞧见杨华,搭讪道:“睡得好吗?”

杨华说:“嗯,你可看了一夜书,你就不困?”

雷锋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说:“你瞧,用冷水一冲就把瞌睡冲跑了。”

杨华用敬佩的眼光看着雷锋。

列车继续北上。

雷锋望着车外飞快闪过的山川、树木和村落,想到自己很快就要成为祖国钢都的一名工人了,心情顿时激动起来。雷锋认真负责地工作

雷锋和他的伙伴们来到鞍山的时候,受到热烈的欢迎。鞍钢的同志们敲锣打鼓,欢迎远道而来的青年伙伴。雷锋走下火车,看到鞍钢宏伟的建筑,高大的厂房,耸入云霄的烟囱,四通八达的运输线,不禁感叹道:我们的鞍钢真大呀!”

厂里很快就开始给新来的青年工分配工种了。

一心想当炼钢工人的雷锋被分配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他没有这个思想准备,见到洗煤车间于主任就坦率地说:“我是来炼钢的,我的志愿都填在表上了,可为什么还把我分配到洗煤车间来?”

车间于主任是位老工人,很喜欢雷锋这种直爽的性格,他亲切地上前拍了一下雷锋的肩膀说:“小伙子,组织上考虑你曾开过拖拉机,因此现在分配你来当推土机手,这个安排很得当嘛。”

“当推土机手?”雷锋想到参观煤场时的情形,喃喃地说:“开推土机和炼钢有什么关系?”

于主任解释说:“你刚来,还不了解炼钢的复杂过程,让你开推土机也是为了炼钢啊!拿咱们洗煤车间来说吧,如果每天不把大量的煤炼成焦炭,炼铁厂的高炉能炼出铁来吗?如果不把炼焦时生产的煤气输送到炼钢厂去,他们怎么能炼出钢来呢?所以,大工业生产就像一架机器,每个厂、每个车间、每个工种,都是这部机器上的零件和螺丝钉,谁都离不了谁。你想想,机器缺少了螺丝钉能行吗?”

雷锋听车间主任这么一讲,顿时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下决心要在鞍钢这架大机器上当好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雷锋高高兴兴地来到班上,看到大小型号的推土机正在煤场上作业,他立刻找到值班主任要求跟班干。值班主任见他个头矮小,便指着一台小型号的推土机,说:“今后你就跟那台小号车子干吧。”

雷锋却说:“为什么跟小的?那儿有几辆大车子,为什么偏偏让我跟小的?我要求跟大车子学。”

“开大车子是很吃力的。”

雷锋毫不犹豫地说:“吃力不怕,能多干活就行!”

值班主任很喜欢雷锋这股冲劲,马上领他到80号大型推土机旁,指着车上的一位老司机说:“今后,你就跟这位李师傅学吧。”

雷锋这下高兴了,他没等李师傅停稳车,就爬上那辆像坦克一样大小的推土机,紧紧握住李师傅的手说:“师傅,收下我这个徒弟吧!我保证很快就学会它。”

李师傅知道雷锋过去开过拖拉机,很高兴地收下这个徒弟,只是有些担心地说:“你这个南方小鬼,刚来到东北就赶上了冬天,开推土机又是露天作业,你受得了吗?”

“师傅,你放心,什么困难也难不住我。

就这样,雷锋迎着越来越冷的寒冬,开始学习操作推土机的技术。每天他都提前上班,做好准备工作,等李师傅一到,立即就能作业。

李师傅开车的时候,雷锋就站在一旁留心观察,琢磨着开推土机和开拖拉机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同。

每当钳工来检修推土机时,雷锋都不放过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帮助钳工检修机器,进一步熟悉推土机的构造、各种部件的性能,以及拆卸安装的技术。

一次,推土机的油泵突然出了毛病,李师傅正要动手检修,雷锋马上拿起检修工具,说:“师傅,我来修。”“你能行吗?”

“试试看吧。”雷锋说完,立即钻到车盘底下,仰卧在煤地上进行检修。

雷锋虽然弄得满身都是煤灰和油渍,但他很快就修好油泵。

李师傅感到十分高兴,逢人就说:“在我教的徒弟里,数小雷岁数小,可他是学得最好的一个,像他这样勤奋、虚心,没有学不会的技术。”

雷锋驾驶的80号推土机,机头很高,由于他个子矮小,坐着开车很困难,而目还看不到前面的大铲子,站起来车棚盖又碰脑袋,所以他不得不经常猫着腰干。

值班主任看见雷锋开大车子实在是太吃力了,就想给他换个小车子,好稳稳当当地坐着开。可是,值班主任磨破了嘴皮,雷锋也不肯换。

有一次,一场大雪覆盖了煤场。雷锋上班后,主动站在雪地里指挥铲煤,让李师傅坐在驾驶室里操作。

休息时,雷锋让师傅进屋去暖和一下,自己则又开动车子干起来。

因为雪大路滑,车子猛一颠簸,撞歪了通廊下的小铁道。听到车前一响,车身抖了一下,雷锋立即停下车来检查。

李师傅赶过来一看,严肃地批评道:“我说小雷,你怎么这么莽撞!只知道完成自己的任务,你撞坏了通廊小铁道,人家可怎么完成任务?”

雷锋当学徒3个月来,第一次出事故,第一次挨批评,不由得脸上火辣辣的,但他一声不吭,利用休息时间,同李师傅一起修好小铁道。

为了这件事情,雷锋一夜都没睡好觉。

从此,雷锋工作起来更加认真,更加负责任了。

雷锋开着推土机,恨不得一下子就推倒一座山,几乎月月都超额完成任务。

用推土机铲煤,有时难免会把地上的泥土铲进煤里。像山一样的煤堆,铲进一点泥粒本来算不了什么。可雷锋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要有一点泥土掺进煤里,就会影响炼焦质量,焦炭质量不好,就会影响炼钢、炼铁,这可不是小事情。

雷锋细心钻研推土机的落铲技术,尽力做到既能把煤铲净,又不带进一点泥土。如果发现煤里带进了土,他就立刻下车把它挑出来,见到别人驾驶的推土机带进泥土,他也帮助人家设法把土挑出来。

雷锋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了其他的推土机手们,大家都自觉地学习他的做法。

一次,值班主任在大会上表扬雷锋这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会后,雷锋找到值班主任说:“主任,你为什么老表扬我呀,还是给我提提缺点吧!

值班主任说:“你为啥老叫人家提缺点呢?”

雷锋十分真诚地说:“煤里有土会影响炼焦质量,我们就设法把它挑出来。人有缺点也是一样,不设法挑出来,也会影响进步啊!”雷锋随时随地热情助人

几个月后,鞍山钢铁公司决定在矿山新建一座焦化厂。领导一动员,雷锋第一个就报名。

有人说:“新单位条件差,环境艰苦。”

雷锋却全不在意。

在雷锋的带动下,不少人都主动报名。

1959年8月,骄阳似火。雷锋和伙伴们来到位于弓长岭偏僻的山脚下的焦化厂。

这里的条件果然很简陋。

工人宿舍还没有盖起来,大家暂时住在破旧的土房里。食堂是临时搭的大席棚,厨房是露天灶,每天走的是坑洼不平的山路,吃水和用水都要到离工地1公里多远的河子里去挑。

许多人都感叹:“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与鞍钢相比,真是差的太远了!”

雷锋却没有想这些,他一来到工地,就帮助大家搬行李、整理床铺,里里外外忙得最欢。

工地团总支李书记知道雷锋是从鞍钢化工总厂来的先进生产者,曾出席过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又看他自打来到工地以后,就从早忙到晚,没有闲着的时候。于是,他把雷锋叫到身边说:“看得出来,你和那些怕吃苦,不安心工作的同志不一样,希望你以后在这里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

雷锋很爽快地答应了。

一天夜里,刮起了大风,破土房里更加寒冷了,大家都没有睡好觉。

“冷吧,小雷?”挨着雷锋睡的一位老师傅,将压脚被盖在雷锋身上。

“我不冷,你盖吧。”雷锋又把被子还给老师傅。

“南方小鬼,比不上北方人抗冻!”老师傅还是给雷锋盖上了。

“师傅,我什么苦都吃过……”雷锋见大家都睡不着,就讲起自己童年的苦难。

有的人听着听着,流下了眼泪。

雷锋最后说:“比比过去,想想现在,眼下有个睡觉的地方就是福啦!”

那位老师傅感动地又给雷锋掖掖被角,说:“睡吧,睡吧,等把宿舍盖起来就好了。”

在修建宿舍的过程中,运石头,雷锋拣重的挑;运木料,他挑大的扛。发现好人好事,他就编快板、写墙报,进行宣传。

人们感觉雷锋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使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特别温暖。

领导把雷锋编进青年突击队,共青团员们选他当团支部宣传委员。

入冬以后,东北山区格外冷,这无疑给施工带来新的困难。领导把和泥这个最累、最脏的活,交给雷锋所在的青年突击队小组。

干了两天,雷锋发现砌砖和运砖的同志上班后,要等和泥小组把泥和好才能开始干活,每天都为此窝工个把小时,影响施工进度。

为了不窝工,雷锋发动和泥小组的几个共青团员提前上班,每天天不亮,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他们就来到工地先和好一堆泥,等砌砖和运砖的同志一上班,就可以马上干活。

但是,大家只用铁锹、二齿钩子拌和,进度慢,硬土块还搅拌不开。为此,砌墙的同志有意见了:“这是和的什么泥?疙瘩溜球的,一点都不好用。”

雷锋觉得人家说得对,他二话不说就脱下鞋,挽起裤腿,踏进泥水里,用脚踏碎土疙瘩。

工段领导怕冻坏他的脚,连忙取来胶靴叫他穿上。可穿上胶靴,一踩进泥里,胶靴就被粘住,拔不出来。劲没少费,泥还是和不匀均。雷锋干脆把靴子甩掉,又光脚踩泥了。

在雷锋的带动下,伙伴们也照着他的样子干起来。泥水冰冷刺骨,砂石、乱草扎得脚生疼,但他们毫无怨言,一直坚持这样干,终于和出好泥,保证了施工质量。施工进展很快,砖墙越砌越高。但是,墙砌得越高越不便于运泥。

雷锋一边赤脚踩泥,一边琢磨:能不能找个窍门?他站在泥里比比划划的,谁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同他一起从湖南来的小叶,好奇地问道:“你比比划划地想干什么?”

“来,帮我参谋参谋。”雷锋从稀泥中拔出脚来,对小叶说:“我想搞个土吊车运泥,你看行不?”

说罢,他把大家叫在一起,在地上画着图,讲解他的想法。

“行,保管行!”伙伴们都赞成他的想法,并立即向工段领导进行汇报。得到领导的支持精神以后,当天他们就在工地上架起“横杆吊斗”,经过试验,完全适用,吊泥、吊砖、吊瓦都行,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到了11月末,天气越来越冷,早晚已经开始结冰了。工程急需在严冬前完工。但这时打地基的石头用完了,工地附近的石头也拣光了,等采石场运回石头来,不知要等到哪一天。于是,雷锋和青年突击队的同志到处去找石头。

这天,雷锋和小叶发现离工地不远的河沟里有不少石头。他们找来钢筋钩子往上捞。一钩一滑,捞不上来。他们脱下鞋袜,挽起裤脚,踏碎岸边的冰碴,趟着水去捞。深的地方,水浸没膝盖,冰得腿脚生疼,他们咬着牙,坚持把石头一块一块地往岸上搬。

干了一阵,雷锋对小叶说:“光我们两个人干不行,要把大家都喊来,人多力量大。”

雷锋跑回工地,把青年突击队的人全找来了。大家一看河里有石头,都跟着雷锋跳下水去捞。供不应求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雷锋在工作中的表现受到伙伴们的普遍称赞。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评为生产红旗手。

白天劳动一天,晚上业余时间大家便下下棋、打打扑克,雷锋有时也和大家一起玩玩,但更多的时间他都是用来学习。有时晚上开会,把时间挤掉了,他宁肯少睡一会,也要坚持学习。因为这事,老师傅时常劝他:“你这样看书,非把眼睛看坏不可。半夜三更的,别把身体搞垮了。”

雷锋对同志们的关怀、爱护是十分感激的,但他一拿起书本就忘了伙伴们的劝告。于是有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向他提意见:“你一看书就是半宿,浪费公家的电不说,还影响大家休息。”

这倒引起雷锋的重视,任何不利于集体的事他都不会去做的。刚好这时车间调度室修好了,到了晚上,他就跑到那里去读书。

一天晚上,雷锋正在新建的调度室里看书,忽听外面哗哗地下起雨来。

雷锋走出调度室,风雨迎面扑来,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住在这里的调度员十分着急地说:“工地上还有六节车皮的水泥没卸下来,遭雨一淋,就要变质,得赶快叫人抢救!”

雷锋一听,吃了一惊,水泥是国家财产,决不能让它受到损失。

雷锋顶风冒雨跑回宿舍,叫上20几个小伙子,又把自己的衣服、被子都抱到现场,盖在水泥上,然后又组织大家分头找雨布,找芦席,抬的抬,盖的盖。经过一场雨夜激战,7200多袋水泥丝毫没有受到损失,可是雷锋的衣服、被子却连泥带水搞了个一塌糊涂。

雷锋在焦化厂工地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雷锋成为优秀的战士

1960年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雷锋一得知消息就睡不着了。

那天夜里,外面下着雪,凛冽的北风刮得屋外什么东西咕咚咕咚地响,雷锋总觉得那是应征伙伴们跑去报名的脚步声。

总算等到凌晨3时,雷锋一骨碌爬起来,跑到负责应征报名工作的团总支李书记那里,砰砰地敲起门来。

团总支书记打开门,看见雷锋着急的样子,笑着问道:

“你呀,半夜三更不睡觉,这么早跑来干什么?”“我是来报名参军的。”

“你也不把衣服穿好,等冻出病来,连枪也扛不动了。”

团总支书记把自己压在被子上的棉袄披在雷锋身上,拉他坐在床边,笑着问道:“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急着要去当兵?”

其实,早在10年前,解放军的队伍路过家乡时,雷锋就曾要求跟着队伍走,只因那时年龄太小而没走成,但参军的愿望却一直埋藏在他心里。

此时,雷锋没有提起这件往事,只是简单地说:“我是个苦孩子出身,吃过旧社会的许多苦头。我是在新社会里长大的,眼看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这好日子来得不容易呀,受过苦的人,谁不想保卫它!”

团总支书记听完他的话,答应给他联系一下,但又说:“你小子,体质也不太好,体检合不合格,我可不敢担保。”

后来,武装部的领导同志和工程兵派来接兵的荆营长,专门研究雷锋的入伍问题。他们认为,雷锋虽然身体条件差些,但是立场坚定,政治素质好,还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生产者,相信他入伍后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1959年12月,19岁的雷锋和战友们一起走进军营。

雷锋到部队的第一天,就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代表千余名新战士发言。

在全团欢迎新战友的大会上,刚刚穿上军装的新兵们兴奋异常,脸上都带着幸福的微笑。

在热烈的掌声中,新兵雷锋,精神抖擞地登上大会的讲台。

全场的目光顿时集中在雷锋身上。

雷锋昂首挺胸站在话筒前,个子虽然不高,却显得朝气勃勃。他抖了抖落在身上的雪花,小心地从裤袋里掏出讲稿,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声念道:“敬爱的首长和全体老同志,让我代表新战士……”

雷锋刚讲上两句,大风就把他的讲稿吹叠起来了,雷锋极力想展开讲稿,可是淘气的大风仿佛故意与他作对,他刚把讲稿展平,没等张嘴又给吹乱了。

当时在场的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想上前帮雷锋一把,没想到雷锋干脆把讲稿揣进裤袋,冲着话筒来了个即席发言:

我们这些新战士,在60年代即将开始的日子里穿上军装,扛起枪杆,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当中有工人,有社员,也有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可我们只有一个心眼,学好本领,保卫祖国,当个像样的兵。刚才团首长讲话,希望我们争当五好战士,依我说,有在座的领导,有老同志的帮助,别说五好,有个十好八好也保证当上。

陈广生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

当时,全场轰的一下被逗笑了。雷锋显得有点慌乱,抓着话筒又说了句:“笑什么呀?我讲的都是实话。”雷锋转身向首长敬个礼,全场又响起一阵掌声。

陈广生已是年迈的老人。但是,他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雷锋在军营里的情景,仍然时时想起那个机灵可爱的雷锋。他感慨地说:“时间越久,我就越怀念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和普通人一样在阳光下呈现出多种色彩的雷锋。”

在新兵训练期间,雷锋所在班的薛班长对雷锋的训练成绩相当满意。

但开始练手榴弹掷远时,薛班长见雷锋个子小,体质弱,未免有些担心了。

他说:“雷锋,开始练投弹,你可能有些困难。遇到困难就说话,大家想办法帮你解决。”

“放心吧,班长,我什么困难也不怕!”雷锋蛮有信心地回答。

真叫班长猜着了。几天来,雷锋拼着全身力气练投弹,却怎么投都不及格。教练弹一抓在雷锋手里,就显得格外沉重,他费尽力气,投一次,不及格,再投一次,还是不及格。薛班长屡次向他传授要领,帮他纠正动作,雷锋也边琢磨边练,直甩得胳膊生疼,可就是达不到标准,真是急死人了。

中午回到宿舍,雷锋心里十分不安,唯恐自己一个人不及格,会影响全班训练成绩。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连个手榴弹都投不远,还说什么保卫祖国?雷锋越想越着急。

这个中午,雷锋没顾得上休息,撂下饭碗,抓起教练弹,又跑到操场练去了。

雷锋这样投来投去,一连几天,胳膊投得又肿又疼,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越投越近。那些天他是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

有的战友说:“雷锋,不是我打击你的积极性,我看你再练也是白费力气,条件差嘛!”

“条件?”雷锋忍住臂痛笑了笑说:“条件差怎么办?我现在一靠自己练,二靠大家帮,不会白费力气的。”这天晚上,雷锋掏出钢笔,坐在灯下想记点什么。可当他看到自己剪贴在日记本上的黄继光画像时,他顿时有了精神。

雷锋翻过黄继光的画像,翻到他刚入伍时写的日记,不觉轻声念道:

雷锋同志:

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

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

雷锋合上日记本,悄悄抓起一颗教练弹,又到操场上去了。

雷锋不管雪冷风寒,用劲甩甩胳膊,运运劲儿,又开始练投弹了。他知道自己投弹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臂力不够。

为了增强臂力,他不管投多远,只要教练弹一出手,马上就追过去,抓起来再往回投、往回跑,就像一只小老虎在操场上来回奔跑。

练了投弹,他又去练单杠。由于杠子高,每上一次杠,都要使好大的劲。手握铁杠,冰凉刺骨。他咬着牙,反复做引体向上,锻炼臂力。一下、两下、三下……

直到双手再也抓不住杠子了,他才肯休息一下。

“雷锋!”突然有人喊了他一声。

他转身一看,原来是薛班长朝他跑来。

“你怎么能这样拼命练呢!走,快睡觉去!”

薛班长又是责备,又是关怀,上前拾起教练弹,拉起雷锋就走。“班长,让我再练一会儿吧。”

“想一锹挖口井是不行的,要练也得匀着劲儿练。”“那我就参加不了实弹演习啦!”

“我看没问题。”

他们回到宿舍时,同志们已经睡着了。

薛班长帮雷锋铺好被子,催他快躺下,并小声地告诉他:“往后别忘了,听到熄灯号就睡觉,这是制度。”“嗯。”雷锋答应了一声,钻进了被窝。

雷锋一觉醒来,天还没亮,他又悄悄爬起来,向操场奔去……

十几天过去了。雷锋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超过及格标准。

实弹考核的日子到了。

新兵连的战士们集合在靶场上,按照命令,一个接着一个,把手榴弹投向假设的敌堡。

“雷锋就位!”连长发出命令。

雷锋的心怦怦直跳。薛班长在旁叮咛他要沉着,千万别慌。指导员也向他投来鼓励的目光。

雷锋满怀信心地拧开手榴弹盖,将小铁环套在指头上,全身一跃,跳出堑壕,冲过一段开阔地,在投弹线上猛力一甩,只听“轰”的一声,手榴弹命中“敌”堡。

这次考核,雷锋的成绩是“优秀”。雷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3月份,新兵训练结束了。

一天,领导正式宣布新战士的分配名单。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

分配名单刚宣布完,雷锋就对新兵连指导员提了一个问题:“当汽车兵能够上前线吗?”

“上前线?”指导员看着雷锋那严肃而又略带稚气的面容,马上猜透了他的心思,便笑了笑说,“打起仗来,汽车兵当然要上前线。”

雷锋点点头,高兴地说,“只要能够上前线,当什么兵都行啊!”

“好!”指导员对他的回答很满意,接着问道:“今晚上开文艺晚会,你准备了什么节目?”

“我想朗诵一首诗,行吗?”雷锋有些腼腆地说。文艺晚会开始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雷锋走到台前,激情洋溢地朗诵道:

小青年实现了美丽的理想,

第一次穿上了庄严的军装,

急着对照镜子,

心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党分配他驾驶汽车,

每日就聚精会神坚守在车旁,

将机器擦得闪光的明镜,

爱护它像爱护自已的眼睛一样。

雷锋朗诵完这首诗,战友们热情地为他鼓掌。

雷锋在部队上,在刻苦学习杀敌本领的同时,依旧要抽出时间学习文化知识。

从那次新兵大会开始,雷锋和俱乐部主任陈广生逐渐熟悉起来,他发现陈广生那儿有那么多书,便成了俱乐部的常客。

据陈广生回忆:

有一次,雷锋在我床头看到《鲁迅小说集》,便借了回去。过了一段时间,雷锋还书时,我问他读了哪几篇,雷锋《呐喊》和《彷徨》里的许多篇都读过了。

陈广生实在佩服雷锋的阅读能力。

陈广生至今还记得,当他和雷锋谈起《祝福》中的祥林嫂时,雷锋突然有些伤感。

雷锋说:“我这次看《祝福》,又掉泪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很像我的母亲。”

雷锋说到这里,泪水流了出来。他抹了抹眼角,说:“我母亲受苦受了一辈子,死在旧社会,死得很惨。那年我只有六七岁。”

雷锋当时还向陈广生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我文化水平低,有点看不明白,作者不会为祥林嫂祝福吧,也不是为鲁四老爷祝福吧,那怎么叫祝福呢?”

尽管雷锋还不是很懂大文学家的用意,但他却是那么喜欢鲁迅的作品。《祝福》这篇小说显然在他的心灵荡起阵阵涟漪。

陈广生谈起这件往事的时候,感慨地说:“我当时就觉得可不能小瞧了这个爱动脑筋的年轻士兵。”雷锋精益求精学技术

运输连一、二排是老兵排,三排是新兵训练排。雷锋被分配到三排学习开汽车。

雷锋虽然开过拖拉机、推土机,但时间都不长,再说开汽车和开拖拉机、推土机不可能完全一样。他便把汽车的构造、各种机件的性能和操作的方法,同拖拉机、推土机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车场上有一辆空车,雷锋就拿着笔记本爬到车上,钻到车下,对照着机件一件一件地熟悉它、掌握它。

这样,雷锋很快就把汽车的原理、构造和汽车的特点摸得一清二楚。

由于连里运输任务重,许多教练车都被调到第一线参加工地施工去了,这样一来,用于学习的车就很少了。而新兵排二三十人,每人每天轮流驾驶不了一次车。雷锋感到十分焦急。这可怎么办呢?

新战士小韩说:“你们看过六班做的那个汽车模型吗?咱们能不能造个教练车?”

雷锋想了想,明白了小韩的意思:“你是说,他们能做汽车模型,我们就不能造个汽车教练台?”

小韩说:“就是嘛!咱们造不了汽车,造个教练台总可以吧。

雷锋和战友们按照教材画了一张汽车教练台的设计图,得到三排长的支持后,就按图需要找来一些废旧物品大家动手,你当木匠,他当铁匠,叮叮当当地,不到两天,就把它造出来了。

在安装方向盘时,雷锋用砂纸把它擦了又擦,涂上黑油漆,就跟新的一样。

小韩问:“你把它打扮得这么漂亮干什么?”

雷锋说:“汽车开得好坏,全靠掌握方向盘。”

小韩听了连连点头说:“你真够细心的……”

做好的汽车教练台放在宿舍门前,新兵排的同志对它很感兴趣,这个上去练一练,那个上去学一学,都说和坐在教练车上学原地驾驶差不多。

雷锋抓紧一切时间,坐在教练台上反复练习踩油门、踏离合器、挂挡、掌握方向盘,就像开动真的汽车一样。运输连高指导员听了三排长的汇报,在全连军人大会上表扬雷锋刻苦钻研技术的精神。

一个月后,经过考核,雷锋成了一名合格的汽车兵。

五月间,连队决定把雷锋从新兵训练排调到二排四班,交给他一台13号军用卡车,批准他跟老同志一起上工地,小韩给他当助手。

雷锋开卡车上工地时,更加小心谨慎。

一次出车前,雷锋和助手小韩在检查车辆时,发现一个豆粒般大小的火花塞帽不见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小韩着急出车,便找来一个新的火花塞帽,说:“把它换上,赶紧出车吧,今天任务很重!”

“任务重也不能这样走。”雷锋有些生气地说。

接着,雷锋又斩钉截铁地说:“不找到这个火花塞帽,我们决不能出车。”

小韩见雷锋这样坚决,只得跟他一起将车辆机件拆开,细心查找,终于在汽缸里找到了火花塞帽。

这件事使小韩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知道如果不是雷锋坚持要找,这车非出事故不可。

举报

热门好书,快上车!

  • [玄奇]婶子,我真的软绵无力了,等我恢复坚挺再说
  • [历史]畜生,我是你妃子你怎么能将我送给别人
  • [现代]完事了还给我钱?太爽了吧....
  • [现代]姐夫、我还没准备好啊,别这么快进...
  • [现代]我又不是耕田的牛,你要累死我吗
  • [现代]妻子跟野男人偷情居然当着老公的面!
下载黑岩阅读APP,红包赠币奖不停
+A -A
目录
设置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