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与中美会谈公告发

四、小球转动大球 领取口令

发布时间:2019-06-25 10:46:03

●周恩来答复美方表示:“尼克松总统既已访问过布加勒斯特和贝尔格莱德,那么他在北京也会受到欢迎。”

●周恩来亲切地握着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20多年来第一次握手。”

●毛泽东说:“公告一发表,会引起世界震动,尼克松可能等不到5月就要来,早点来也好嘛。”

● 小球转动大球周恩来提出中美高层直接会谈

1971年4月21日,周恩来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向美方发出邀请:

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两国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高级领导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

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

尼克松获悉后极为高兴,除4月29日口头表示同意外,还于5月17日请巴基斯坦驻美大使正式答复说:

为了解决两国之间的那些分歧问题,并由于对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视,他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进行认真交谈,双方可以自由提出各自主要关心的问题。

尼克松还提议:

由基辛格博士同周恩来总理或另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谈。基辛格在6月15日以后来中国。

当时,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就基辛格访华的方式做过讨论。

毛泽东说:“既然要来,就公开来嘛,何必藏头露尾呢!”

周恩来也认为,这个秘密他们很难保住。

但美国回信坚持要秘密来华。中方只好说在中国境内可以保密,在中国境外我们就没办法了。

周恩来认真研究了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4月29日、5月17日和5月22日的口信,并向毛泽东报告尼克松准备接受他的建议访问北京,同中国领导人直接会谈。

毛泽东表示,他欢迎尼克松总统来访。周恩来于是复信欢迎基辛格博士来华进行一次秘密的预备性会谈,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工作并进行必要的安排。时间可定在6月15日到20日之间。

周恩来在信中说:

在研究了尼克松总统的口信后,毛泽东主席表示,他欢迎尼克松来访,并期待着届时同总统阁下直接对话。欢迎基辛格博士先行来访,进行秘密会谈,为尼克松总统访华进行准备并做必要的安排。

他可以从伊斯兰堡直接飞往中国一个不向公众开放的飞机场。他可以乘巴基斯坦的波音飞机,或在必要时从中国派去接送他的一架中国专机。我热烈地期待着,在最近的时间,在中国同基辛格博士会晤。

6月2日晚,基辛格把信件交给尼克松时,他们十分激动,尼克松看后兴高采烈地说: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总统所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

尼克松马上取来陈年白兰地,破例在晚饭后同基辛格干杯祝贺。

这样,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就确定下来了。这将是美国高层领导人第一次访问中国,其深远的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的“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两国领导的首次会晤,而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回国,刮起一阵“乒乓飓风”,再到中美两国领导人决定首次接触,这中间的过程还颇费周折。

早在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他对外首先考虑的就是主动同中国和好。因此,他上台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同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

同年9月,周恩来同苏联领导人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晤后,尼克松进一步加快步伐,指示美国驻波兰大使,立即寻找机会同中国驻波兰代办接触。

12月3日,美国驻波兰大使在华沙举办的南斯拉夫时装展博览会上,追着向中国驻波兰使馆人员表达了这一愿望。中国作出了积极响应,同意恢复中断两年的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但只谈了两次又因美国人入侵柬埔寨而被中断。

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指出,要解决中美两国的问题,就得同美国的当权派谈。

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关系和世界局势的变化和发展。中央组成代表团迎接基辛格

1971年7月上旬,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将秘密访问中国。

这是一次秘密和影响重大的访问。当时,美方多次强调要秘密访问。因为美方考虑,中美交往中断已20多年,美方对中方的态度心里没底,害怕公开访问。

美方还考虑到,一旦中美谈判破裂了,尼克松的声誉和地位受到损害,那样美国方面不好收场。而秘密访问则能提供一个回旋余地。所以美方通过罗马尼亚和巴基斯坦总统传话,强调派基辛格特使进行秘密访华并希望中方予以理解。最后中方表示同意。

中央十分重视基辛格的这次访问,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成立了以叶剑英为组长,姬鹏飞、黄华、熊向晖、章文晋等为组员的接待班子。

参加这次工作的所有人员在执行任务期间不准回家,不能与外界联系,每次领导布置工作不能记录,只能凭脑子记。

在周恩来的亲自指示下,中方选定钓鱼台国宾馆北门内的5号楼为基辛格的下榻处。

同时,停止使用5号楼左边的6号楼,并把右边的4号楼作为开会和汇报楼,北门只允许工作班子的人员进出。

6月中旬,一个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负责的小组悄无声息地搬进钓鱼台国宾馆。

在园中的6号楼里,一部分普通的家具被换成名贵的明代紫檀木家具,房间里的陈设柜中摆放上了临时挑选出来的商代青铜器以及明清瓷器和玉器。而原来悬挂在墙上的充满政治色彩的宣传画也被换成了清代的名家字画。

原来摆放在房间里的《毛主席语录》也被悄悄地拿走了。

经外交部领导指定,由欧美司司长章文晋率领,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礼宾司副处长唐龙彬和翻译唐闻生4人秘密前往巴基斯坦迎接基辛格一行来京访问。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白宫发言人轻描淡写地向新闻界披露了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即将访问东南亚的消息。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有关这次访问的消息都被封锁在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虽然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却丝毫没有减少这次中美高层会面的重量。

在美国方面,5月便开始了访问中国的准备。

5月的加利福尼亚州阳光充沛,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

尼克松是担任总统的第一个加利福尼亚人。当选总统后,在这里的圣克利门蒂设置了“西部白宫”。基辛格也在附近的棕榈泉,购置了一幢私人住宅。

1971年5月上旬,尼克松总统批准了基辛格去休假。基辛格就飞到棕榈泉的私人住宅里躲了起来。名义上是“休假”,实际上是避开新闻界的耳目,积极准备到中国访问的工作。

为此,基辛格从华盛顿带来了许多关于中国哲学、历史、艺术和文化的书籍,还有他的助手们为他准备的一大本一大本的关于中国的资料。这些材料已达上吨重。

基辛格既要研究中国,又要严格保密。有一次,他要中央情报局给他弄一份关于周恩来生平的详细材料,但稍一转念,他马上意识到扩大范围会失密,就要求把所有具有世界影响的领导人的传记都送来,还假装说:“供我参考之用。”

当时,很多美国专家对基辛格突然爆发出的求知欲感到迷惑不解。

早在5月3日,基辛格曾通过秘密渠道向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约瑟夫・法兰传去一个信息:

为了只有总统和我知道的非常敏感的原因,总统希望你找点个人的借口,立即返回美国,以便你能和我会谈。

我们的会谈必须完全保密。会谈的性质,除总统、你和我自己以外,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我意识到这个信息会给你带来困难。但是,我确信你会认识到,总统重视我们的会谈,这是压倒一切的考虑。我们会谈的题目,不要求你做任何准备。

法兰意识到基辛格的话中有话,他立即向国务院请了一个假,说回国办点“私事”,就按基辛格约的地点,乘坐飞机前往洛杉矶。

5月7日上午,法兰的班机抵达洛杉矶。一位法兰不认识的中年男子迎上来接他,此人自称是基辛格博士的朋友,奉基辛格的委托专程来接法兰。

法兰于是没有走出机场,便被领上一架私人小飞机,不久就飞到了洛杉矶附近的棕榈泉。

基辛格在棕榈泉的私人住宅里等他。基辛格十分满意地笑着跟法兰握手:“你好,大使先生,总统也会感谢你的到来。我们谈完后,马上送你回洛杉矶飞机场。”

法兰对基辛格的安排感到有些迷惑,还没有等他发问,基辛格笑了笑说:“你到棕榈泉来过是根本无案可查的事。你明白么?”

接着,基辛格将尼克松总统的决策及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一切通过巴基斯坦渠道传递的来往信息,全部告诉了法兰大使。

当时,法兰吃惊不小,想不到他所住的那个国家已经为美国与中国做了那么多事情,他连蛛丝马迹都没觉察到。他惊诧地问:“你是打算通过伊斯兰堡去见中国人?”

“是的。我要与中国的使节谈判。我会见中国领导人的技术安排要通过你来做。事前我已经了解过你的情况,档案材料表明你为人忠诚可靠,办事扎实能干。总统也批准了要你来安排。”

法兰担心将来会受到上司的责难,便问:“我在国务院的上司为什么不能知道?”

基辛格坦率地说:“你不用担心以后上司会怪罪你。有总统和我呐!这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之所以要保密,是为了避免许多涉及到很复杂的很敏感的问题的材料经过太多人手,有可能泄露而造成误解。”

法兰因为得到总统和顾问的信任而感到喜悦,沉思片刻后说:“我明白了。”

“你可以利用你的工作人员去深入考察一下一些安排是否切实可行,只要不告诉他们这些安排的真正目的。”基辛格说:“我的想法是在巴基斯坦或在中国华南的一个方便的飞机场和中国代表会晤。”

法兰建议说:“会谈还是在中国进行为好。”

基辛格接着问:“你认为我去中国好一点?”

法兰点点头:“嗯。”

然后,基辛格说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具体计划:

我将从华盛顿出发做一次“了解情况”的出访。我将访问西贡、曼谷、新德里、伊斯兰堡和巴黎。

我的飞机上不带新闻记者。我在预定停留的地方都不举行新闻发布会,但是都举行工作的会议。这样,等我经过一个星期到达伊斯兰堡时,记者们从我身上采访新闻的兴趣已经不大了。记者厌烦之时,就是我成功之日。

说罢,基辛格哈哈大笑说:“你觉得怎样?”

法兰说:“常驻伊斯兰堡的只有一名美国记者。我看问题不大。”

基辛格说:“那样,我将于星期五上午到达巴基斯坦,由你出面张罗一下,安排我一整天的活动,既在大使馆也在巴基斯坦政府露面。”

“如果叶海亚总统同意,他可以请我到某一个合适的幽静的地方度周末,比如说开伯尔山口或是某一个别墅。我将让我的飞机停在飞机场一个显眼的地方。然后,我将乘一架预先停放在机场的飞机到中国去。在我不露面不超过36个小时以后,我将引人注目地重新露面,然后往西飞往巴黎。你看,我计划中的这一切能办得到吗?”

法兰问:“你36小时之内能回来吗?”

“我想是能回来的。”基辛格说。

法兰充满信心地说:“能办得到。”

基辛格说:“那么,你一回到伊斯兰堡就马上和叶海亚总统联系。我会把你所担负的任务通知巴基斯坦驻美大使的。我希望你在我呆在巴基斯坦的时候管束住使馆的人员,不要让他们来找我的麻烦,并使人们觉得我真的一直在巴基斯坦。”

谈话结束后,基辛格将法兰送到屋外。

送走法兰以后,基辛格心情特别好,还没有休息便立即执笔草拟发给周恩来的回信。

信中说:

为了给尼克松总统的访问做准备,为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建立可靠的联系,尼克松总统建议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周思来总理或另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进行初步的秘密会谈。基辛格博士准备在中国国土上参加这样的会谈,地点最好是在巴基斯坦方便的飞行距离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

5月9日,基辛格在棕榈泉休假结束回到华盛顿。第二天,尼克松看完给周恩来的回信后,批准照发。

尼克松和基辛格称这次访华是“波罗计划”。中方人员秘密迎接基辛格

1971年7月8日凌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章文晋、王海容、唐龙彬和翻译唐闻生4人便秘密前往巴基斯坦迎接基辛格一行。

4人按预定计划乘车奔赴北京南苑机场,再乘专机前往巴基斯坦。当时,南苑机场是内部军用机场,很少有其他飞机起降。

章文晋等一进机场,便看见一架漆有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的波音707飞机。飞机是用巴基斯坦总统专机改装成的,机组人员也是巴基斯坦总统亲自指定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乘坐飞机的人员和身份,在执行任务中也从不露面。

考虑到这次任务的特殊性,中国派出迎接基辛格的代表团离京时既无护照签证,也无安全检查,一切手续免办。

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章文晋一行顺利抵达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官邸。

在离开中国时,周恩来曾向代表团再三交代:此行事关重大,涉及两国关系的大事,要严守秘密。

因此,代表团整个下午都不外出,他们甚至都不在院内散步,以免有人偷拍。

当天晚上,叶海亚总统在金碧辉煌的总统府宴会厅设宴,招待执行接待基辛格的秘密任务的中国朋友。

中国外交部的代表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唐龙彬和执行领航任务的领队徐柏龄、领航员刘志义、随机报务员王今亮,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应邀出席宴会。巴基斯坦只有副总参谋长和外交部秘书长参加。

在这次宴会上,叶海亚总统十分激动,他多次表示,他能在这次促进中美领导人的会晤中做出努力,感到非常荣幸。

章文晋代表周恩来和中国政府对叶海亚总统所做的重要工作表示衷心谢意。

叶海亚说:“基辛格一行已到达巴基斯坦,巴方已宣称,由于水土不服加上沿途劳累,基辛格胃病突发,所以原定今晚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推迟举行,并准备安排他去休养所休息3天。”

叶海亚还说:“借此机会,基辛格可以乘坐总统安排的专机去北京秘密访问。”

叶海亚这番话引得大家发出会心的笑声。

在叶海亚的亲自安排下,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被特别允许自由出入总统府。张彤将中国领导人的信件直接转给叶海亚总统。

叶海亚亲自记下要点,然后放进总统专用信封,经双层密封后由信使携往美国,交给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

驻美国大使无权启封,他必须亲自当面交给尼克松或基辛格。

在宴会上,当叶海亚总统得知徐柏龄曾经多次为周恩来总理驾驶过专机时,风趣地说:“倘若周总理访问欧洲途经巴基斯坦,我们一定热情邀请他来巴基斯坦访问。他要是不来,我就命令所有歼击机起飞拦截,将周总理座机迫降在伊斯兰堡。你可以报告周总理,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巴基斯坦人民想念他。”

当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的消息正式公布以后,不少西方报刊说叶海亚总统通过安排基辛格秘密访华而得到了多少好处,这些当然都是揣测与编造。

叶海亚亲自安排了这次外交史上最有意义的秘密会晤,他为这个复杂的计划绞尽脑汁,却并没有对中国或美国要求任何报答。

在美国方面,为了顺利地完成这次秘密出访,他们也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在基辛格离开美国时,美方公开宣称,基辛格此行先去印度,尔后赴巴基斯坦访问。但基辛格到了巴基斯坦首都后不到1天时间,美方就宣称,他肠胃病突发,临时取消所有活动,拟去北部山区疗养。

为了做得逼真,巴方还安排了一个贵宾车队经过首都主要街道,浩浩荡荡朝北部山区开去。主车上还挂着美巴两国国旗,可是,没有人知道,车里面坐的人并不是基辛格。

在访问亚洲之前,为了保证基辛格的安全,不知情的美国官员还安排了两名特工去北部打前站。等到他们发现情况不对头时,就被告知不许外出,一直等到访问结束后才被放出。

基辛格一行到巴基斯坦时的随行人员达100多人,分乘两架波音707专机。但离开巴基斯坦赴北京时,只有6人,其中包括3名政治助手,2名特工,并改乘巴总统提供的飞机。

两位随行的特工是在登机前1个多小时才知道这次秘密访问。当时,他们既迷惑又紧张,如临大敌,一路上寸步不离地跟在基辛格后面。中方人员和基辛格登上专机

1971年7月9日4时,章文晋、王海容、唐龙彬和唐闻生4人乘车直奔巴基斯坦的一个军用机场,门卫看见是中方的车牌号,立即放行,车辆直接开到了一架窗帘紧闭的专机旁。

章文晋等迅速登上飞机,和中国民航派去的领航员打个招呼后,随即透过窗帘缝注视外面动静。

不到一会儿,章文晋他们发现两辆黑色轿车开到专机旁,从前面一辆车先出来的是一个瘦高个,他是巴基斯坦外交部秘书长。

接着出来的是一个高个微胖的,身穿深色西装的人。这个人的打扮显得有点神秘,他打着深色领带,头戴黑色大沿边的帽子,一副宽边墨镜遮住眼睛,低着头快步前进。

这个人就是基辛格,因为中方的人员事先看过基辛格的录像,所以章文晋等一下子就认出他来了。

基辛格一行快步登机后,巴基斯坦外交部秘书长很快介绍中美双方人员后,就告别大家离开了。

专机起飞了,正值当地时间4时30分。

这是一架军用战术指挥飞机,机舱里挤满了各种电子设备。座椅并不舒服。

基辛格带的随行人员:有助手温斯顿・洛德、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国问题专家约翰・霍尔德里奇、亚洲问题专家理查德・斯迈泽,还有特工人员约翰・雷迪和加里・麦克劳德。

霍尔德里奇块头很大,挤在机舱里很不舒服,他不满地抱怨:“窝囊!怎么坐这样的一架破飞机。哪像代表美国去执行使命,倒像是去丛林里空投间谍。”

斯迈泽说:“就是这架飞机,还是好不容易从空军司令部调来的。”

洛德也在感叹说:“国务院的这帮家伙对我们就是看不顺眼,总统要了两架飞机去圣克利门蒂,这无可非议。阿格纽要一架飞机去非洲闲逛。莱尔德不早不晚也在这时要飞机去视察防务……”

这时,基辛格幽默地插话说:“这是上帝考验我们,让我们坐很不重要的飞机,去做很重要的旅行。”

在整个行程中,基辛格都与华盛顿保持着机密的电讯往来。

为了迷惑人们而保密,联系都用化名,把基辛格叫“首长”,把中国人叫“主人”。

为了安排基辛格的这次秘密访华,美国驻巴基斯坦法兰大使使出浑身解数,做出了周密地安排。

法兰准备在基辛格到达之前,将他的几个要员设法打发离开。法兰把自己的计划用密电汇报说:准备让医生出差,不在伊斯兰堡。

在这之前,基辛格乘坐的飞机到达西贡。在西贡,蜂群一样的记者无不紧盯着基辛格的一举一动。

《纽约时报》头版报道了基辛格的活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每晚电视新闻”节目里播送了他同该公司评论员沃尔特・克朗凯特的长篇谈话。

7月8日,基辛格乘坐飞机到达巴基斯坦新建的首都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舒尔坦和美国驻巴大使法兰在机场迎接。

当时,机场上只有几个记者在转悠。巴基斯坦采取了严格的保安措施,使巴基斯坦和外国记者无法找基辛格采访。

记者们隔着保安人员,眼看着基辛格朝他们打着无话可说的手势,也就无精打采地缩进机场大厅躲太阳去了。

基辛格立即钻进舒尔坦的“皇冠”轿车,在车里,舒尔坦低声而郑重告诉基辛格:“请放心,一切都按计划准备好了。”

基辛格微微抬起右手挥了挥表示感谢,说:“我既兴奋,又感到茫然,愿伊斯兰的真主保佑我成功。”

舒尔坦真诚地说:“你放心。中国人是讲信用的,讲话算数。我在北京当大使住了好几年,打过不少交道,他们给我印象很深。”

当天基辛格在法兰大使的官邸与使馆留下来的人员共进午餐,然后与叶海亚总统会晤。

他俩并坐在大沙发上,叶海亚总统很高兴,他得意地低声说:“我今天亲自检查了一遍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落实了。嘿嘿,博士先生,我本人就最喜欢冒险,想不到你这个哈佛教授也有这个嗜好。”

“我也不喜欢平淡无奇。”基辛格笑着说,“巨大的成功往往是给承担巨大风险的奋斗者的报酬。”

叶海亚说:“我真羡慕你这次秘密之行。要是我俩现在能换一下位置就好了。”

基辛格幽默地说:“我不换,我可不愿接管东巴那些麻烦事。”

黄昏时分,叶海亚总统在基辛格下榻的政府宾馆举行宴会,并在宴会中开始执行计划。

先由舒尔坦十分遗憾地告诉大家,尊贵的客人“偶染不适,肚子疼了”。

接着,叶海亚总统便煞有介事地站起来高声宣布:

我原定在现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举行盛大国宴,为我们尊敬的客人基辛格博士洗尘。

因为博士先生偶感不适,身体欠佳,只好抱歉改期。

宴席上的宾客及主人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基辛格准是得了“德里痢疾”,有的说来去匆匆的旅行者常常是会得病的。

叶海亚表情严肃认真继续说:

伊斯兰堡天气太热,会影响客人复原,我安排他到北边群山里的纳蒂亚加利总统别墅去休养。希望他尽快康复。

当时,聪明的基辛格也按计划演戏,装着神态迟疑地表示不同意:“感谢总统好意。这事太麻烦了。”

叶海亚又马上异常恳切地说:“博士先生,在一个穆斯林国家里,要由主人的意志而不是由客人的意志来决定事情。”

23时,基辛格参加完叶海亚的宴会后回到宾馆的住房。

基辛格辗转难眠。

他无法想象明天在北京会遇到什么情况,他也不清楚跟总统两个人花了多少心血准备的几乎有10个方案,明天顶不顶用。

第二天下午,叶海亚告诉过他。中国不仅派了3个人来领航,将共同操作飞机,还派了一个4个人的高级代表团作陪。这些人都住在中国大使馆。

叶海亚还告诉基辛格,由于美国坚持保密,挫伤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中国人可能希望把全部情况公布出来。

想起叶海亚说的这些话,基辛格心里更没有了底。周恩来首次会见基辛格

1971年7月9日12时,基辛格一行乘坐专机抵达北京,中方秘密地把基辛格一行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

到机场迎接的有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即将出使加拿大的黄华、外交部礼宾司长韩叙,还有读过哈佛大学化学专业的翻译冀朝铸。

按中美双方原来商定,这次基辛格秘密访华,不安排新闻摄影。经过周恩来指示,也通过与基辛格商量,中方安排了一个摄影师拍摄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资料影片,均供保存。

叶剑英陪同基辛格乘坐大红旗轿车进城,基辛格被当做贵宾,安排住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楼外的园林布局基本为乾隆皇帝时的原貌,小径曲折,流水潺潺,是一个漂亮的皇家大花园。

基辛格将洗换衬衣忘在伊斯兰堡,不免大为着急。洛德英俊苗条,衬衣不合基辛格穿,他只好向身材高大的霍尔德里奇借件白衬衣。基辛格抖开借来的衬衣在身上比试,太长太宽,还标着“台湾制造”的商标。

“哟,台湾产的。”基辛格只好笑着打趣,“真不吉利!我就是担心台湾问题要使会谈卡壳。”

洛德在一旁说:“头儿,你太紧张了。”

基辛格穿上霍尔德里奇的宽大衬衣,照着镜子,显得好像没有脖子。他只好折短袖子,结上领带。

到北京后的第一顿饭,是叶剑英举行的盛宴。菜式之丰盛,制做之精美,数量之繁富,使基辛格大为吃惊。

基辛格吃到酣畅之时,大为感慨地开玩笑说:“大约数千年前,有位贵宾吃不饱,饿了肚子,使主人受到指责;自此之后,贵国就决心待客从丰,以免重蹈复辙。”

饭后稍歇,周恩来将于16时30分到来。基辛格等人相互招呼着,到客厅门口迎候。

他们在屏风前相挨着排成一行,垂手站立,表情僵硬,紧张而拘束,连话都不说了。对中国的神秘感使他们害怕在即将会见中国领袖人物时会手足失措。

周恩来乘坐的轿车驶到小楼门口。周恩来下车走来,他步伐矫健,举止潇洒。

基辛格在楼门口迎接他,还没等周恩来走到跟前,就特意地把手伸了出去,动作还是有点僵硬。

周恩来亲切地握着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20多年来第一次握手。”

基辛格也说:“遗憾的是这还是一次不能马上公开的握手。要不全世界都要震惊。”

紧接着,基辛格将自己的随员介绍给周恩来。

“约翰・霍尔德里奇。”基辛格指着大高个。

周恩来握着霍尔德里奇的手说:

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连我都讲不好。你在香港学的吧?

基辛格接着介绍:“理查德・斯迈泽。”

周恩来握着斯迈泽的手,真诚地说:

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

洛德没等周恩来开口就自报姓名:“温斯顿・洛德。”

周恩来握着洛德的手摇晃:“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周恩来也跟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的?”

周恩来的智慧和风度留给了美国代表团深刻的印象,他们紧张的情绪顿时放松下来。周恩来建议让尼克松访华

1971年7月9日下午,周恩来到钓鱼台国宾馆基辛格的住处会见美方代表。

周恩来同美国代表一一握手后便入座会谈。

中方参加会谈的有:叶剑英、黄华、熊向晖和章文晋。

美方参加会谈的有: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成员霍尔德里奇、主管印支事务的官员斯迈泽以及基辛格的特别助理洛德。

谈话开始,基辛格首先表示感谢中方的热情招待,他说:“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以同样的热情在美国招待周总理。”

与拘谨的基辛格相比,周恩来则显得落落大方,他坦率地说:

我没有去过美国,也没有到过西半球,但我们是在同一时候工作,你们在白天,我则在晚上。按中国的习惯,请客人先讲。

然后,基辛格就念起了稿子:

从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港起航,穿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于8月28日到达中国广州的黄埔港,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序幕……

基辛格从中美关系的历史谈起,一直讲到这次会晤。周恩来、叶剑英等很有耐心地听着。

基辛格觉得这么念太枯燥,但又不好意思中断,只好将开场白念完:

所以,尼克松总统希望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到国际大家庭来,起到他应有的建设性的作用。

为此,总统期望访问中国……

当念完开场白后,他放开稿子说:

今天,全球的趋势使我们相遇在这里。现实把我们带到了一起,现实也会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来到你们美丽而神秘的国家。

周恩来打断他的话说:“不,不,并不神秘,熟悉了就不神秘了。”

基辛格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了我们两个大国的对立与隔绝。”

周恩来说:

两国之间的分歧是巨大的。例如,台湾问题就是两国关系紧张的根源。

博士先生,我们终于坐下来了,就可以相互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有充分地了解。

周恩来又说:“我是大致同意尼克松总统7月6日在堪萨斯城演讲的观点。总统讲到当今世界存在‘五极’,也就是五种力量中心……”

“堪萨斯城?五极?”基辛格愕然了,迷惑地反问。

在基辛格乘坐飞机飞往北京之前几小时,尼克松通过机密渠道告诉基辛格,要他记住:

公共关系专家们认为7月15日华盛顿时间22时30分是总统发表公告的最合适的时机。

在7月6日,尼克松已经对全世界作了“五极中心”理论的讲话。当时周恩来在会谈中提出尼克松的“五极中心”观点,这一下子就使基辛格处于不利的境地,因为这件事及演说内容,他都一无所知。

洛德敏感地看了基辛格一眼,他在暗暗为自己的上司着急。

周恩来感觉到了基辛格的窘迫,便问:“你们是不是在路上没有看到总统的讲话?”

基辛格被周恩来触中痛处,显得尴尬,只好点点头。

周恩来却真诚地为对方介绍尼克松的观点说:

尼克松总统声明,本届政府“务必首先采取步骤,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

他预见到世界上将出现“五个超级经济大国”美国、西欧、日本、苏联和中国,他们之间的关系将决定当代和平的结构。

我们赞同你们总统的观点,却不赞同给中国戴上“超级大国”的帽子,也不参与大国的这场比赛。

周恩来的真诚态度,使基辛格松了一口气,他说:“总理同意我们总统的观点,我很高兴。尽管我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却也能寻到一致的地方。”

接着,基辛格说,尼克松给了他们两个任务:一是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二是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

基辛格发言告一段落后,已到晚餐时间。这时气氛变得较为缓和。周恩来说:“交谈嘛,何必照着本子念呢?”

基辛格说:“我在哈佛教了那么多年书,还从未用过讲稿,最多拟个提纲。可这次不同,对周恩来总理我念稿子都跟不上,不念稿子就更跟不上你了。”

晚饭后,中美双方继续会谈。

周恩来对基辛格提到的问题坦率地说:

我们双方有不同的看法,用我们的话来说,世界观和立场都不同。但这种分歧并不妨碍我们两个在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寻求阁下所说的平等友好相处的途径。

周恩来还真诚地指出:

首先一个问题是平等,换句话说是对等,一切问题从对等出发。

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即中美两国人民是愿意友好的,而且过去是友好的,将来也会友好的。我们请你们乒乓球队访华就是证明。

接着,周恩来着重谈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并阐明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军必须限期撤走,美蒋条约无效。

谈到印支问题时,周恩来特别指出:

美国朋友总是喜欢强调美国的体面、尊严。你们只有把你们的所有军事力量统统撤走,一个不剩,这就是最大的荣誉和光荣。

基辛格说他同黎德寿谈了7次,同春水谈了9次。黎德寿提了9条建议,阮氏萍提了7条建议,内容都差不多,但有不同。

第一天的会谈在23时20分结束,中美双方并没有解决任何事情,甚至没有讨论到哪一个是必须作出决定的问题,即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的问题。

周恩来走后,基辛格沉静下来,望着楼外的夜色和树丛中闪烁的灯光。

这时,基辛格感到有点紧迫与沉重,按秘密访问计划,他在北京的时间被限制铁定为48个小时。如果伊斯兰堡的掩护工作做得好而没有引起怀疑,他必须在后天,也就是7月11日在巴基斯坦重新出现。

与基辛格会谈结束后,周恩来随即去向毛泽东汇报会谈的情况。

当周恩来说美国还想在台湾保留点军队时,毛泽东指出:

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他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

第二天上午,基辛格一行由黄华、熊向晖等陪同,参观了故宫3大宫殿和出土文物,随后到人民大会堂同周恩来继续会谈。

基辛格认为,这次会谈地址改在人民大会堂是周恩来对他的礼貌安排,因此感到十分满意。

在这次会谈中,周恩来稍做寒暄之后说:

你们要争取中美之间的和平,争取远东的和平,世界的和平。现在和平根本谈不上,战争一直没有停。不说远的,现在东方中国、朝鲜、印度支那都在打……更不用说中东了。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大动乱。我们始终是积极防御,准备大乱,准备美国、苏联等国瓜分中国。准备苏联占黄河以北,美国占黄河以南,同时向我们进攻。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动员、教育下一代。我们进行人民战争,长期抗战,胜利以后可以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辛格说:

请你们放心,美国要同中国来往,决不会对中国进攻。美国同自己的盟国和对手决不会进行勾结针对中国。中国对付美国的军队可以向北开,摆在别的地方。

双方还交谈了其他问题。

最后,周恩来说:“尼克松可以在1972年夏天来华访问,如果尼克松访华前先同苏联领导会晤可能更慎重些。”

基辛格说:“还是按照已安排好的程序进行,先北京,后莫斯科。如果总统夏天来,离美国大选太近,有争选票之嫌。”

周恩来说:“那就1972年春天来访吧。”

基辛格表示同意。中美会谈公告震惊全世界

1971年7月10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和基辛格进行了第二次会谈,双方在这次会谈中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时间。

当天晚上,周恩来因为要宴请金钟麟为首的朝鲜党政代表团,便让叶剑英、黄华、熊向晖去向毛泽东汇报。

当汇报基辛格说美国不会进攻中国,中国对付美国的军队可以向北开时,毛泽东说:

他们要我们把军队往北开啊!过去我们是北伐,后来是南伐。现在是北来北伐,南来南伐。

当汇报到双方商定以巴黎为联络渠道时,毛泽东说:

你基辛格说不经官僚机构,华沙是官僚机构,那我们驻巴黎使馆是不是官僚机构?你们不想派个常驻的,也不想派个临时的,就靠你基辛格。现在只好听他的,我们怎么能强迫人家呢?那就通过巴黎吧!

汇报最后正谈到公报问题时,周恩来赶来了。原来,基辛格在来北京途中,以后又在会谈中提出,他此次访问很难长期保密,公告须及时公布。为此,需要商议一个共同措辞的公告,并商定同时发表尼克松访华之事。

周恩来表示同意,并指定黄华、章文晋参加讨论和拟定公告草案。

对于公告内容,毛泽东表示,尼克松来访,不是谁主动的问题,双方都主动,公告中也不写我要见他的话,要学诸葛亮留一手。

汇报完后,周恩来还想留一会儿。

毛泽东说:“你不是约好晚10点去吗?还是去吧,不然基辛格会感到奇怪的。”

于是,周恩来同叶剑英、熊向晖等去见基辛格。黄华、章文晋把拟定的公告稿交给王海容、唐闻生,再送给毛泽东审阅。

当晚22时15分,周恩来见到基辛格说:“因为时间太晚,本不该不来了。后来听说你们还等着,所以还是来了。”

周恩来和基辛格谈了约半小时,便回到国宾馆4号楼。王海容说毛泽东已经睡了,公告稿没有审阅。黄华只好拿原稿同基辛格谈,但没有取得成果。

在会谈中,双方对公告稿的争议有三处:一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的;二是会谈要讨论哪些问题;三是来访的适当时间。

原稿中对第一点是说尼克松要求来访,中方邀请。基辛格不同意,说这样写让人看了像个旅游者。

周恩来考虑到,如说尼克松要求来访,中方才邀请,美国的面子难看,于是改成“获悉”尼克松要来访,中方才发出邀请,这就避免了谁是主动的问题。

对会谈要讨论的问题,在“谋求两国正常化”之后加上“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不只是讨论台湾问题;关于来访时间改为5月以前,不说具体日期,以便灵活安排。

7月11日,毛泽东起得很早,他看了公告很满意,说:“就双方共同关心问题交换意见,这样写好,不然好像我们只关心我们的问题。”

关于尼克松访华日期,毛泽东说:“公告一发表,会引起世界震动,尼克松可能等不到5月就要来,早点来也好嘛。”

公告稿经毛泽东同意后,周恩来于9时40分让黄华继续同基辛格商谈。

基辛格看后认为,这一稿中方设身处地地考虑了美方的意见,同他们的要求非常接近,马上表示同意,但是接受邀请前加上“愉快地”一词。

至此,中美公告最终形成,公告原文是: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到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7月11日,吃完午饭后,基辛格一行愉快地乘原机飞回巴基斯坦。他对此次密访甚感满意,说他是“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友谊而去”。访问成果“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尼克松总统交办的神秘使命”。

中美公告虽然不到200字,但它的意义却十分重大。

7月15日,当公告经新闻媒体一发表,整个世界为此震惊了。

中美公告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世界上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实现了和平对话,为维护世界和平局势起到了巨大作用。

毛泽东、周恩来“拿小球来推动地球”的外交艺术,也将永垂青史。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恩来生平》南山、南哲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政治》詹姆斯・R・汤森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洪安南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改变中国的100件大事》张春林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战后美国外交史》资中筠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冷战史》刘金质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熊向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外交概览》裴坚章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当代中国外交》韩念龙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基辛格评传》陈有为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斯诺文集》斯诺著新华出版社

《中美会谈九年》王炳南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包瑞德著解放军出版社

《周恩来一生》南新宙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尼克松回忆录》商务印书馆出版

《领导者》尼克松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举报

热门好书,快上车!

  • [现代]老公,不要了,呜呜……人家都快舒服晕过去了
  • [历史]小美人想试试五个壮汉一起嘛
  • [现代]为了睡嫂子,居然把我沉江……
  • [现代]想睡我女人,就看你有没有这本事!
  • [玄奇]爷爷死前害死了年轻女孩,还让我娶她
  • [奇幻]穿着暴露的美女整天晚上来撩我。
下载黑岩阅读APP,红包赠币奖不停

精品推荐

+A -A
目录
设置
评论
收藏